生于12·13的他们,拿起传承“接力棒”
2024-12-14 17:16:13 来源:扬子晚报
“从小到大,父亲从不给我过生日,因为这一天,他会想起惨死的二姑”
生于12·13的他们,拿起传承“接力棒”
12月13日,再次响起的警报声,警醒我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凝聚矢志复兴的磅礴力量。在南京,许多于这一天过生日的人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回望历史,点亮历史记忆传承的火炬。
幸存者蒋淑萍不过阳历生日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蒋淑萍,出生于1923年12月13日。1937年南京沦陷后,她和家人乘坐一条木船逃难,半路上被日本兵截住。
在女儿纪媺的印象里,母亲从来不过阳历生日,只过农历生日。每年12月13日,老人都会说,“心里痛得不得了,这辈子都忘不了。”从历史走来,老人十分珍惜丰衣足食、儿孙承欢膝下的幸福。老人已于2020年离开人世。“此后在12月13日前后,我们大家庭会相聚在一起,回忆母亲生前的故事。”纪媺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的女儿余惠明,也是12月13日出生。“在生日这天,听到警报声响起时,我无论身处何地,都会站起来默哀。南京大屠杀期间,爷爷被日本兵杀害,遗体一直没有找到。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上爷爷的名字,是父亲的精神寄托。每年在我的生日前后,我们都要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拜。”余惠明说,“2022年,父亲离开人世,我们遵照他的遗愿,捐出遗体用于医学研究。父亲虽然走了,但历史记忆仍将延续。我们三姐妹会竭尽全力,继续讲述父亲的故事。”
在生日这天向学生讲述历史
“每年12月13日警报响起时,亲戚朋友们就知道我的生日到了。”这一天,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子华的儿子王巧生来说意义特殊。
“父亲常常说他的命是捡回来的,当年日本兵向他开枪,子弹打中他的左臂。这段惨痛的经历他记了一辈子,也讲了一辈子。父亲如今和我生活在一起,每年听到警报声时,他的情绪都会很低落,将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遭遇反反复复地讲。”王巧生说,如今父亲年事已高,自己会接过讲述历史的“接力棒”。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傅兆增的儿子傅强,也出生于这一天。“随着父亲的讲述,我逐渐明白了12月13日这个日子对我们家庭的特殊意义。当年,1岁多的父亲腿部中弹,疤痕伴随了一生,他的二姑也在家门口被日本兵打死。从小到大,父亲从来不给我过生日,因为在这一天,他会想起惨死的二姑。听到警报声时,我甚至能看见他眼角的泪水。”2021年,父亲走了,傅强一直记得他生前说的一句话,“因为经历过生死,才知道生命的宝贵。所以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珍惜生命。”
“我叫熊杰,1981年12月13日出生,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熊淑兰的孙子。每当听到奶奶讲述过往时,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阵酸楚。1937年,6岁的奶奶因为装扮成男孩而幸存,她的伯伯则被日本兵杀害。多年来,奶奶坚持讲述当年的亲身经历,她常常对我们说:‘要化悲痛为力量。’”熊杰是一名高中教师,他会在生日这天向学生们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看见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微光,我意识到通过言传身教,这段历史真的在他们心里扎了根,这也成为我的生日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张楠)
【责任编辑:徐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