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相搜证,为历史存证——三个“搜证人”的故事
2023-12-14 12:0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题:为真相搜证,为历史存证——三个“搜证人”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蒋芳、邱冰清
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从梳理档案、搜寻物证,到“找回”更多遇难者姓名;从为每一位幸存者留存影像,到记录加害方的口述证言……近年来,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加入南京大屠杀史料发掘队伍,不断拓展史实研究视野,维护不可撼动的历史真相。
南京大屠杀中的872次屠杀暴行、西方人士记录和报告的599件日军暴行、77名中国遇难军警名单……
这是83岁的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孙宅巍的最新研究成果,收录在即将出版的新书《“数”说南京大屠杀》中。
“遇难者300000”——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西南侧的“灾难之墙”上,用多国文字镌刻的数据昭告世人,这场浩劫不仅是中华民族之耻,更是人类文明之殇。然而,人数问题至今仍是绕不开的争论点。
“虽然质疑数字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但对这一数字进行实证研究,仍是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孙宅巍说,计数无外乎两个方法,一是将各地被日军杀害的人数相加,二是数尸体。
2014年11月29日,孙宅巍在家中翻阅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新华社记者李响 摄
1983年起,孙宅巍开始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统计埋尸记录。只要看到掩埋、处理尸体的记录,他就立刻摘记下来,为确认一条记录常把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书被翻烂、翻散了,就再换一本新的。
孙宅巍统计发现:8家慈善团体共收埋19.8万余具尸体,8个市民群体共收埋4.2万余具尸体,6个伪政权机构共收埋1.6万余具尸体,扣除明显重复交叉,总数已达24.6万余具。此外,他还找到165件市民自行收埋死难者尸体的记录与35件日军动用部队和强令市民收埋、毁灭、处理尸体的记录。考虑到还有被毁弃的尸体、未被统计的尸体,足以印证“30万”这一数字是有充分根据的。
“无论是查找埋尸记录,还是细究屠杀次数,我坚持做实证研究,就是为了给历史一个客观、科学的交代。”孙宅巍说。
寻找更多尚未揭露的真相,细致探求历史细节。有人爬梳史料、澄清历史,有人搜寻文物、为史存证。
几乎每年12月,美籍华人鲁照宁都会从美国飞回家乡南京,随行行李中衣物不多,却塞满了他一年来搜集、竞拍、整理的与南京相关的抗战“记忆”。
2019年12月13日,美籍华人鲁照宁展示他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偿捐赠的文物史料。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1980年随父母移民美国时,16岁的鲁照宁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十几年后,火遍美国的《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一书,让他重新审视家乡南京。2002年第一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改变了他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我每天花4个小时左右浏览网页,搜寻史料。有时甚至在旅行路上、吃饭间隙,都会通过手机搜索、竞拍。”他说。
少则一年一趟,多则一年三趟,鲁照宁不断往返中美之间。近20年来,他征集并捐赠给纪念馆的史料已达2400余件(套)。
“他搜集的不少东西都是罕见的一手史料,为这段浩劫的存在给出了不可辩驳的第三方铁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文物部主任艾德林说。
对于鲁照宁而言,这段历史是不容忘却的国耻,而在日本友人松冈环看来,这段历史是必须直面的真相。
日本市民组织“延续南京记忆会”12月9日在大阪举行集会。“延续南京记忆会”创始人松冈环在致辞中呼吁勿忘南京大屠杀历史。随后,参加集会的150余名日本民众起立,为在最近一年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默哀。
2023年12月9日,在日本大阪,“延续南京记忆会”创始人、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张笑宇 摄
出生于1947年的松冈环,在担任小学老师时发现日本教科书上极力渲染日本民众在战争中的悲惨境遇,却绝口不提日本对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各国的加害历史。
1988年,松冈环第一次到南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噙着泪拉着她的手说的那句“请你一定要把真相告诉日本的年轻人”,让她至今难忘。从此,调查采访受害者和加害者,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人民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占据了松冈环的生活。
“我不想说”“你回去吧”……刚开始调查时,“南京健忘症”出现在许多侵华日军士兵身上。这没有阻挡松冈环调查下去的决心,最终留下250名侵华日军士兵的口述资料。
几十年间,她往返日本和南京之间百余次,面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攻击和威胁,松冈环说:“正义和良心驱使我这样做。让更多不了解历史的民众获得真相,我绝不会停下脚步。”
[编辑: 窦心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