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携手赴国难
2023-09-18 17:11 来源: 解放军报
周平民写给外甥的家书。
92年前,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从东北平原燃起。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血色史诗。在这幅用鲜血染就的革命画卷中,家书是一抹温暖的色彩。那些泛黄的纸张、刚毅的笔迹,承载着革命的豪情、诉说着未圆的心愿、寄托着对家人的眷恋。
“……热河边境已失去一大块地,中国前途极为危险。”1932年10月,在北上抗日的途中,周平民、周健民兄弟俩共同写下了这封家书,字里行间饱含爱国、念家的情感,以及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周平民是四川人,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农民运动。当东北被日军攻占后,他与弟弟周健民报名参军,双双奔赴热河。书信成了他们与家人的唯一联系。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们定期给家人写家书。信中所谈内容包括弟弟周健民身体的康复情况、两人所担任的职位以及伙食等。
革命事业充满了艰辛。“幸好有大车可以坐,而且每天行的路不多,最多行五六十里,寻常日子只行二三十里,所以不感到很疲劳……在赤峰休息数日始前进,赤峰已在口外千里,但距通辽前方尚有千里,尚须一月始可到达”“热河本极苦寒,我军又无给养,伙食须由沿途人民负担……初吃小米,颇感不便,现已吃惯,毫不觉其苦也”……虽然北上之路颠沛艰苦,但兄弟俩的家书中依然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33年2月初,周健民被选派前往鲁北工作。兄弟二人不忍分离,促膝长谈至深夜。2月7日清晨,周健民一行人在乘车赶赴鲁北途中,遭遇日伪军伏击。周健民身中数枪,不幸牺牲,年仅19岁。那次兄弟长谈,竟成永诀。
骤闻弟弟牺牲的噩耗,周平民扣心泣血,将悲恸诉诸笔端。在一封家书中,他写道:“昨夜约十一时独自一人回到下关旅社,将来信重读一遍,又整整地痛哭一场……我自成人以来,虽未尝一日离去忧郁,然绝少悲伤痛哭。十余年来,祖母、曾祖母、母亲、小妹……相继死去,当时虽曾痛哭,然多一哭两哭即止,从未如此次健民……”
带着仇恨的怒火和弟弟未竟的事业,周平民更加坚定抗日救国的信念,奋战在革命前线。
当收到外甥来信,得知父母在弟弟牺牲后整日以泪洗面,周平民心如刀绞。他给外甥回信,请他“替你舅舅安慰安慰外祖”“常常做些活泼天真的怪象以博他们破涕欢笑”。对于外甥,周平民怀着无限的期望:“杀完日本鬼子汉奸叛逆,把已失的东北土地从日本帝国主义的手中夺回来,以完成你为救国救民而牺牲的二舅舅的遗志。”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周平民赤诚为国的铁血丹心。
然而,无情的战火,终究还是吞噬了周平民的宝贵生命。1934年8月,由于叛徒出卖,周平民被捕入狱。在狱中,他惨遭严刑拷打,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在长达3年的残酷折磨之后,周平民于1937年死于狱中,年仅35岁。周平民写给外甥的这封信,被后人保存了下来。
战火纷飞中,那一封封载满革命英雄对家人深情寄语、对后辈殷切期盼的家书,时隔多年,依然重重叩击着我们的心。家书纸短情长,字里行间那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铭记传承。(本文相关资料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提供)(周永昊)
[编辑: 徐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