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最新文史资料征集成果
2023-04-07 16:30 来源: 新华日报
原标题:一批抗日航空文史资料在南京公布——
旧照饮恨述国难 家书明志映丹心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航空烈士公墓航拍照片
丁寿康最后一封家书的信封
4月4日上午,各界人士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举行清明凭吊抗日航空烈士活动。当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向社会公布最新一批文史资料征集成果。
据悉,这批珍贵成果包括上世纪40年代的航空烈士公墓航拍照片,周耀庭遗骸入葬航空烈士公墓通知及空军烈士遗族参加公祭典礼须知,空军军官学校16期同学签名合影,陈毅市长签发任命杨季豪烈士妹妹杨定珍为上海市第四十四业余中学副校长的《上海市人民委员会任命通知书》,以及一批抗日航空烈士亲属口述史采访视频等。
老照片展现航空烈士公墓旧貌
航空烈士公墓位于南京紫金山北麓,始建于1932年。历史上,公墓历经战火,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现在看到的公墓布局是上世纪80年代全面修缮时奠定的,主体建筑包括牌坊、左右庑、“航空救国”碑亭、祭堂、东西功德碑亭、烈士衣冠冢等,中轴线最高处的广场上矗立着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和英烈碑。
在此次公布的航空烈士公墓航拍照片上,公墓建成初期的布局清晰可辨,整体造型呈警钟形,牌坊前方一条土路横贯东西,与现在宁栖路的位置相仿。与公墓现状不同之处在于,牌坊入口左右各有2座耳房,现在的祭堂位置是一座帐篷式构筑物,由此往上有一个平台,平台左右和上方整齐排列着百余座阵亡将士的墓穴,蔚为壮观。
这张照片来自抗日航空烈士周耀庭的外甥女曹小咪。与公墓照片一同珍藏至今的还有周耀庭的留学护照、飞行日记簿、航校同学签名合影、部队与家属往来信函、通知遗族参加公祭典礼的一系列公文以及个人和战友的照片、家书等。“舅舅满腔杀敌之志,可惜壮志未酬。舅舅牺牲后,母亲悲痛万分,她把舅舅的这批遗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珍贵。”曹女士回忆。
抗战胜利后,一批阵亡空军将士遗体被陆续从全国各地运抵南京安葬。作为遗族,曹小咪的外公外婆收到参加公祭典礼的通知、航空烈士公墓交通示意图以及那张以资纪念的航墓航拍图等。这些资料在曹小咪母亲精心保存下,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物证。
件件家书记录烈士战斗一生
1940年7月16日上午,空军飞行员丁寿康正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的宿舍里,给远在泰国的叔父丁季平写信。突然,机场上空响起敌机来袭的警报。丁寿康来不及将刚写完的家书装进信封,便立即奔向停机坪驾机升空迎敌。然而,其他战友陆续返航后,丁寿康的身影始终未见。战友们一直等到晚上,等来的却是丁寿康不幸牺牲的消息。这便是抗日航空烈士丁寿康“笔墨未干即上战场”的感人故事。
丁寿康的这封家书后来由战友洪奇伟代为寄出,这也是丁寿康短暂一生中所写的最后一封家书。丁寿康出身贫寒,父亲中年英逝,远在泰国创业的叔父丁季平经常接济丁寿康一家。丁寿康能在航校完成全部学业,也全靠丁季平的资助。两人年龄相差不大,虽有辈分之分,但因情趣、爱好相近,关系特别密切。丁寿康牺牲后,丁季平一再给家人打招呼,若家里失火,一定要将装有丁寿康遗物和书信的一个旧皮箱拿出来。正是这种用心的呵护,才让这些珍贵的家书保存至今。
这批家书现保存在丁寿康的胞弟丁身尊广州家中。这些家书从1933年3月7日开始,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丁寿康从18岁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谋生、入伍、报考飞行员、进行飞行训练,以及参加对日空战,直到牺牲的整个过程。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发现的唯一的、最为完整的抗战飞行员的家书,为深入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国空军,特别是重庆空战与大轰炸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抗日航空文史资料逐年丰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中,数千名中外飞行员、地勤人员和地面防空人员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镌刻在英烈碑上的抗日航空英烈共有4296名。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些为了国家民族而献身的先烈们,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自2009年建馆以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珍贵史料。
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烈士亲属和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持下,纪念馆已通过多种渠道征集到各类抗日航空文物史料1000余件,为研究抗日空战历史和航空英烈事迹提供了第一手素材。为丰富馆藏、深化研究,纪念馆于去年9月启动全国范围内的烈士亲属寻访和口述史采访工作,目前已完成上海和广州两地的征集工作,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4月4日当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再次发布了抗日航空文史资料征集公告。此次征集面向全球范围,征集包括抗战时期各类文物史料,尤其是反映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对于征集到的抗日航空历史资料,将由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永久保存,并在充分研究考证后,用于各类陈列展览的展陈、展示。(高炜 付奇)
(图片由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提供)
[编辑: 徐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