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之歌——从踏访民族英雄杨靖宇主题雕塑园看红色血脉赓续传承
2022-09-03 16:23 来源: 人民网
通化,是一座英雄辈出、薪火相传的红色之城。红色文化底蕴厚重,红色历史资源丰富。
抗日战争时期,通化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根据地,民族英雄杨靖宇带领这支钢铁之军,与敌寇浴血奋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
如今,聚力打造吉林特色党性教育品牌、全国党性教育示范基地的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成立一年来已经深深地把红色基因融入课程体系、融入精神血脉并化作奋斗之力。
初秋时节,“金秋忆抗联走进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全国重点媒体团来到“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雕塑园,在这座全国唯一以东北抗联为主题、全省唯一被中组部列入备案目录的党性教育基地中,重温黑土地上的红色记忆,寻访红色之城薪火相传的东北抗联精神。
松柏常青,郁郁葱葱,“民族英雄——杨靖宇”雕塑园内洋溢着不灭不息的红色印记。山回路转,高低起伏,一条崎岖不平的砖石路串联起了16组雕像。
“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主题雕像。人民网 李思玥摄
雕塑园入口,一座犹如山峰状的雕塑映入眼帘,挺拔、勇毅,杨靖宇将军的生平介绍镌刻其中。时光荏苒,杨靖宇精神如磐石般坚固,催人奋进。
这里,让一批又一批学员走近杨靖宇,了解东北抗联。“雕塑是以杨靖宇将军的英勇姿态为原型,绵延起伏的山峰意蕴深远,杨靖宇精神久久回响。”雕塑园讲解员丛薪郦向媒体团介绍,雕塑中的杨靖宇将军眼神坚毅,表达了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士们对家国的情怀、对信仰的坚定。
雕像展现了杨靖宇将军率军冲锋的英姿。人民网 李思玥摄
向园内深处走去,“受党派遣,奔赴东北”“扭转局面,建根据地”“艰苦卓绝,坚定信念”“宁死不屈,壮烈殉国”“靖宇精神,薪火相传”等反映杨靖宇将军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事件的雕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联战士在血与火的抗战岁月里同敌人展开英勇顽强斗争的史实。
崎岖不平的砖石路象征着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人民网李思玥摄
“雕塑园之所以将这条砖石路设计得凹凸不平,是象征着东北抗联的抗战历程,如同这条砖石路一样艰苦卓绝。”丛薪郦说。传承红色基因,沉浸式感受红色足迹,16组不同历史主题的雕塑作品默默不语,追忆着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史实,在新时代坚毅展示着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
雕塑立于草木之中,仿佛置身密林深处。人民网 李成伟摄
“置身于白山黑水之间,穿梭于高山密林之中,逼真的雕塑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的战斗情况,杨靖宇将军英勇壮烈的爱国情怀,以身许党,以身许国的坚定信念感染着我。”媒体团成员初芳菲深情地说。
雕塑再现长岗大捷后杨靖宇将军和战士们庆祝胜利的情景。人民网李成伟摄
雕像展现了杨靖宇将军面对敌人残酷的追击,毫不畏惧、血战到底的英勇形象。人民网 李成伟摄
“民族英雄——杨靖宇”雕塑园是全国首创以雕塑形式展现抗联著名战斗、抗联故事场景和抗联英雄人物的现场教学点。在这里,学院教师为学员讲授杨靖宇将军辉煌壮丽的一生。跟着老师的脚步漫步其中,不仅能帮学员们梳理出杨靖宇将军和第一路军的重要历史和重大事件,同时也能够切身感受到抗战时期的战斗氛围和艰苦环境。
在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像这样富有感染力的现场教学还有很多——
现场教学课《光耀千秋靖宇魂——拜谒杨靖宇将军》带领学员们走进杨靖宇烈士陵园,细细聆听杨靖宇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和以身殉国时的悲壮;《铁血英魂——东北抗联十四年浴血奋战辉煌历程》《忠诚铸就永恒丰碑》让学员们在东北抗联纪念馆了解东北抗联14年光辉历史,向英雄的抗联将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探寻抗联密营传承抗联精神》带领学员们沿着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足迹,在五女峰中探寻东北抗联搭建的地窨子、马架子……
除现场教学外,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突出质量立院和特色兴院,还创新研发了专题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沉浸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教学方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红色课堂”。
今年,为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在原有10大类百余门课程基础上,持续研发精品课程,又推出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体内容的沉浸式教学,以《不屈的精神——铁骨铮铮赵一曼》为红色主题的情景教学、以纪录片《杨靖宇将军》为核心资源的影像教学和《用东北抗联精神赋能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等党性教育主体课程。
实地感受、教学互动、知行结合,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引导学员身临其境汲取红色力量、直击心灵感悟抗联精神。白山松水抗联情,站在新起点,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让信仰之火熊熊不熄,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让红色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沐浴秋日微风,居高远眺这座红色之城,以打造全国独具特色、极具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为目标的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继续精耕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的挖掘、研究,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绽放精彩。(李思玥)
[编辑: 王正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