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4个月后,粟裕为何对日军发起高邮战役

2022-08-15 14:10 来源: 新华报业网

    1945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率七纵、八纵对盘踞在高邮的日军发起进攻,经过一周激战,歼灭日军1100余人、伪军5000余人,取得高邮战役大捷。

    此时距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已经过去了4个月,粟裕为何要在此时攻打高邮日军?资深党史工作者陈亦工告诉记者:“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后,驻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大多处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包围之中,本应就近按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向新四军缴械投降。但是,国民党当局想独占抗战胜利果实,并为发动内战做准备。蒋介石一方面命令国民党军‘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一方面命令日伪军‘维持地方治安’,不准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

    当时新四军收复了华中敌占区的大片土地,处于解放区军民包围之中的高邮日伪军不但拒不缴械投降,反而将原驻扬州日军也调至高邮继续固守,妄图负隅顽抗。就这样,运河重镇高邮成了华中解放区最后一个日伪军拒绝投降的城市。蒋介石积极调兵遣将,企图利用日伪军固守高邮,以此为跳板进犯我华中解放区。

    12月上旬,国民党第二十五军进占扬州后,命令高邮日伪军不得擅自弃城,企图利用高邮的日伪军配合徐州的国民党军向华中解放区进犯。有国民党撑腰后,日伪军非常骄横,对新四军送去的要其投降的通牒置之不理,还扬言“北攻宝应,收复失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先后三次向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建议进行高邮战役。陈亦工介绍说,第一次建议发出后,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进行了周密部署并投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第二次建议认为,日伪军拒不缴械投降,我军攻城歼敌,师出有名;在兵力部署上,集中第七、第八纵队先打高邮和邵伯。第二次建议又获新四军军部批准。弓已在手,箭已上弦,然情况突变,华中主力奉命北调,返津浦路方向开展破击战。粟裕手持电令心急如焚,第三次起草长达千言的电报,据实陈述,详析利弊,再次建议先组织高邮战役。军部收到粟电后,终于接受了粟裕的建议并组织实施。

    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展厅里展示的高邮战役场景

    “高邮城内的日军最高指挥官是一个叫岩崎学的大佐。在攻打高邮城之前,粟裕曾派人劝降城内日军,不料日军不但拒绝投降,还杀害了劝降人员,割下他的头颅扔下城墙。”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讲解员毛惠娴告诉记者,12月25日晚细雨蒙蒙,三颗绿色信号弹突然划破了雨夜的天空,炮兵首先轰击东门内的日寇指挥部,战斗发起半小时后,第八纵队68团架设云梯攻上城墙,突破了南门。就在北门进攻部队被敌人炮火压制的时候,埋伏在西北角的64团一部在杨家坞火力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这次奇袭收到奇效,成为攻城战斗的转折点,吸引了东门日军主力救援,我军很快攻陷东门。接下来被攻下的是位于高邮城东南的净土寺塔,粟裕命令调来火炮攻击,塔内敌人最终缴械投降。

    各攻击部队突进城内后,与日冠展开了巷战,逐屋争夺,并将敌人最终压缩到日寇指挥部的院子里。在炮火覆盖下,曾经气焰嚣张的日军最终屈服,打起了白旗。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与岩崎学进行了谈判,日军最终无条件投降。

    26日,韩念龙主持受降仪式,岩崎学向韩念龙行军礼,其他军官行注目礼,随后岩崎学将日军花名册、军械与军需登记册双手呈递给韩念龙。毛惠娴讲述了一个细节:作为高邮战役的总指挥,粟裕并未在受降仪式中公开表露身份,而是一直在人群中悄悄观察,直到仪式结束才和围观人群一同离开。

    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展厅中复原的受降仪式场景

    高邮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老百姓对人民军队的支持。据统计,战役期间高邮当地动用了1.5万名民工、500艘民船,帮助部队运送了150万斤粮草。老百姓还借出了自家物品,帮部队制成“土坦克”——把被子用水浸湿,绑在结实的八仙桌上,就成了一个能够阻挡子弹的大盾牌。

    受降三天后,粟裕接见了日军战俘,亲身体验到人民军队优先俘虏政策的岩崎学心悦诚服,他双手捧着指挥刀献给粟裕:“谨将这柄远祖相传的紫云刀,敬献给久已仰慕的中国将军。”

    高邮战役是中共抗战史上的经典战役,高邮受降也是新四军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受降仪式。高邮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沿运河北上分割华中的企图,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等解放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完整的华中解放区。(新华日报·交汇点见习记者 高宁)

    

[编辑: 徐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