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愿和平“声声”不息 —— 南京开展“12·12 和平之夜”诵读接力
2021-12-13 17:15 来源: 新华日报
伴随着第一篇章“金陵城殇”主题的领读员、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姜良芹沉痛的声音,大学生志愿者们的诵读声响起:“日本人进城以后,杀人放火,把小娃用刺刀刺死。一进城的时候就到处找败兵,只要看到你手上有老茧,就说你是败兵,用绳子拴着到江边杀了……”
12月12日晚上7点,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夜,中山门前,清冷的夜色中烛光点点,为历史哀,为遇难者祭。这里是“12·12 和平之夜”诵读接力活动现场。
“金陵城殇”篇章的诵读地点选择在了中山门,1937年12月17日,攻占南京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山门举行所谓的“入城式”。“不屈抗争”篇章的诵读地点选择在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5100余件藏品、4万余册图书、1300多份抗战亲历者手印,共同见证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而“铭记历史”“祈愿和平”“发奋图强”“圆梦中华”等篇章则在汉中门丛葬地、和平门、南京长江大桥公园、中华门诵读。6个诵读地点,记录了84年前的南京这座城市遭受的苦难,也见证了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
在这些地标,见证者日记、亲历者口述、诗歌、新闻报道等22篇作品被各界人士诵读。其中,《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通过为数不多至今健在的幸存者的证言以及大量详实缜密的历史档案资料,还原了大屠杀前后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与人生故事;“南京不会忘记”系列丛书之《卡尔·京特 贝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讲述大屠杀期间丹麦人辛德贝格和德国人卡尔·京特一起,在江南水泥厂设立难民营保护了近2万名难民;巴金的诗歌《给死者》,悲愤忧伤的文字直抵人心,让人回到鲜血染红的那个最冷的冬月,耳闻嚎哭之声,目睹惨绝之事……一篇篇文章,字里行间是真实的力量;一声声诵读,传递着沉重悲伤又不乏坚定的信念,悲愤的历史控诉和庄严的和平祈愿叩击内心。
参加今年诵读接力活动的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研二学生龚红超说:“历史需要我们年轻人去传承,和平也需要我们去传播和守护。”
12月12日晚至12月13日凌晨,6个小时,6个地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姜良芹,江苏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作家薛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的孙子黄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紫金草志愿者李国荣,拉贝纪念馆志愿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生代表胡欣仪,南京电视台主持人韩永联,6位领读者用声音的力量铭记历史的证言,播撒和平的希望。(黄欢)
[编辑: 徐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