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东京审判”法官梅汝璈故居:“不忘苦难,珍爱和平”

2021-09-03 16:4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图为故居内存放着的梅汝璈衣物。 李韵涵 摄

    “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珍惜现在的和平。”在“东京审判”法官梅汝璈故居内,身兼讲解员的梅汝璈第四代后人梅庭军如是说。

    2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前夕,中新网记者探访曾参与“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位于江西南昌青云谱区朱姑桥梅村的故居。

    

走进故居,便可看见梅汝璈的雕像树立在庭院中央。 李韵涵 摄

    走进故居,便可看见梅汝璈的雕像屹立在庭院中央,庭院一侧陈列了关于“东京审判”的历史知识。“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这句梅汝璈在东京审判时说的话,也被印刻在了历史知识陈列的旁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依照《波茨坦公告》,各战胜国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并成立了纽伦堡和东京两大国际军事法庭,对重要战犯进行审判。

    “在东京审判时,梅汝璈力争法官座次,并起草了判决书。在量刑方面,他主张对首恶必须处以死刑。”故居内,已经义务担任讲解员7年的梅庭军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东京审判历史。

    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由中、美、英、苏等11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梅汝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审理东条英机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并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名首犯送上了绞刑架。

    

图为梅汝璈在东京审判时使用过的工具书。 李韵涵 摄

    在梅汝璈故居内,还有一台多媒体设备循环播放关于“东京审判”的纪录片,所有来参观的游客除了听讲解之外,也能通过观看部分庭审录像更加了解这场历时两年多、818次开庭的审判。

    梅汝璈是江西南昌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随后赴美国留学,先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后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专攻法学,24岁荣获法学博士学位。故居内还存放着梅汝璈的日记、衣物、东京审判时查阅的资料以及生活用品等物件,让那段历史更为立体。

    

已经义务担任讲解员7年的梅庭军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东京审判历史。 李韵涵 摄

    “我曾经在课本里看过这段历史,今天来这里听了梅汝璈叔叔的事迹后,更觉得要好好学习,用专业知识为国家作贡献。”正在读小学的王灿跟随老师一起来参观梅汝璈故居,并表示要把这段历史讲给更多的人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里,这段历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铭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的奋斗换来的。”梅庭军表示,义务讲解是自己分内的事,并将一直做下去。(李韵涵)

    

[编辑: 徐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