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举行 两组家庭首次参加

2019-12-03 19:37 来源: 新华网

    

    “爹爹,爹爹,我带着你的三个外孙来看你了!你可以放心了。”12月3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今冬首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新确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周万荣的女儿陶秀华带着三个儿子在“哭墙”前哭诉对父亲的思念。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成为记忆传承的重要力量

    家祭开始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召开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发布会。自今年4月5日启动该项行动以来,纪念馆先后组织了204人次的幸存者及后代参加各类活动30多场,讲述家庭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受害经历。12月6日至12月12日,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还将组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后代葛凤瑾等赴日本大阪、名古屋、静冈、东京四个城市参加证言集会,向当地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

    今年8月以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信息调查采集”工作,截至11月份,共收集了82位幸存者家庭的761位幸存者后代信息登记表及幸存者后代家谱。“作为幸存者的后代,我们不仅应该铭记这段苦难历史,更有责任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如实向世人讲述,为南京大屠杀作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葛凤瑾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的曾孙女马雯倩是一名大四学生,大一时报名成为江东门纪念馆的一名志愿讲解员,她说:“作为幸存者后代、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会传承好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未来还将开展去世幸存者及死难者后代的信息调查采集工作,也希望有更多的幸存者后代们参加行动,为南京大屠杀这一世界记忆传承贡献新的力量。

    泪洒“哭墙”,哭祭亲人

    发布会结束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在“哭墙”前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艾义英、马庭宝携后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在“哭墙”前献花、默哀,缅怀82年前逝去的亲人。

    新确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周万荣的女儿陶秀华和三个儿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魏绍民的孙女魏冬梅一家都是第一次参加家祭。

    1937年12月14日,陶秀华只有10岁,35岁的父亲被日军抓走,她领着小妹从热河路一路追到挹江门。父亲周万荣远远扭过头说:“大妹,快带小妹回去吧。”这一面,就是永别。多年来,陶秀华一直有个心愿,确认父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身份。接到陶秀华和家人的申请后,江东门纪念馆查询了大量史料,多方核实,最终确认周万荣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周万荣”也成为“哭墙”上第10665个名字。昨天,92岁的陶秀华带着三个儿子特意从苏州赶到南京,“知道父亲在哪儿,以后就有地方去了,心就定了。”

    “爷爷,我们终于找到你了。”魏冬梅在哭墙前哽咽着说。与陶秀华一样,魏冬梅一家也想将爷爷魏绍民的名字刻上死难者名单墙,“父亲每次说起爷爷的遭遇,情绪都不能自已。”1937年12月13日,魏绍民在营门口拉车时被要求给日军带路,他不从,被日军枪杀,留下母子8人相依为命。因生活极度贫困,除了魏冬梅的父亲魏祥发和三伯魏祥生,其余的孩子要么夭折要么送人。江东门纪念馆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死难者名单墙上有一位“魏少明”,而且原始资料记载中的魏少明家庭住址、妻子魏张氏姓名及遇害情况与家属提供的情况一致。经鉴定,死难者名单墙上的“魏少明”正是魏绍民。“我奶奶不认字,当年登记时可能产生了偏差。当看到原始资料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至少爷爷还有东西留了下来,这就是历史真相。虽然我们不想揭开心里的伤疤,但是还原历史,给历史作证是我们的责任。”魏冬梅说。

    据悉,家祭活动从12月3日持续至12月7日,每天上午都会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到“哭墙”前悼念亲人,寄托哀思。(徐红霞 杨升辉)

    

[编辑: 杨升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