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魂·清明祭,190位烈士家属雨花台凭吊亲人

2019-04-03 21:08 来源: 新华网

    柳绿草青,清明“断肠”。默哀、献花、追思音乐诗会……今天上午,190位英烈家属在南京雨花台对亲人进行了特别的哀思。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局长、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赵永艳代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全体人员向烈士亲属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给大家汇报了雨花台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垦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为用好用活雨花台丰富的党史资源提供更多支持,共同开启传承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新篇章。

    一家20人,包车来祭奠

    成贻宾是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的最后一位烈士,倒在即将迎来曙光的黎明之前。1949年,南京解放的前4天,他在“四·一”惨案中牺牲,年仅22岁。他写给未婚妻的一封书信在央视节目《信中国》中被朗读,信中提出的“新生十条”引发当代青年强烈共鸣。成文,是他的侄子,今天他们全家共来了20个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叔叔牺牲70周年,特别有意义,我们去年就约定,清明一起来南京看看叔叔。”

    他说,一大早,他们分别从上海、镇江等地赶到雨花台,“我们家是包车过来的,家里能赶过来的小辈都来了。”他解释,虽然上一辈的老人都已经不在了,但他们这一辈和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忘记。成文回忆,他的叔叔学习成绩非常好,同时被国立清华大学、英士大学和中央大学录取,“我们家的家风一直都是读书报国,今天我把我的小孙女也带来了,对她来说,这是一堂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也是我们家的一堂家风课。”

    成文的小孙女叫成知韵,今年11岁,专门请假过来,说起自己的三太爷爷,她自豪地说,“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他是我们家的‘鬼雄’。”她说,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跟她说三太爷爷的故事,这次来,她要向他致敬。

    集体凭吊,鲜花泪水祭英雄

    雨花台纪念馆里,一排烈士的遗像前,放满了花圈。梁永,年轻英俊,儒雅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色的框架眼镜。这次,他的后人来了六个,“一年来看一次,开车4个多小时。”他孙子说,每次来都很激动也很悲伤。今年16岁的梁天龙特意请了两天假过来,他说,一提到自己的太爷爷就很自豪,“太伟大了,他是我的榜样。”

    在烈士陶家齐的画像前,陶和寿和家人摆上了花篮。陶家齐,江苏江宁人,1932年参加十九路军淞沪抗战,1942年6月任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1943年9月在家中被日军包围逮捕,11月牺牲。父亲牺牲的时候,陶和寿还不满一周岁,虽然因为年幼,对父亲的印象模糊,但是在长辈的教导下,父亲的精神一直感染着他。

    今年已经77岁的陶和寿是首批“雨花英烈亲属宣讲团”成员,他这些年一直在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寻访、挖掘历史。寻访过程中,他积攒了一些见证人的录音、视频和历史材料。“把父亲那辈人的故事讲给后代听,让子子孙孙继承雨花英烈精神。”

    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190位英烈家属,手握白菊静立。敬献花圈,默哀……

    都说清明断肠。“亲人”见面,长眠的烈士们啊,可曾感到了“家”的温暖?

    追思音乐会,黄品沅重读外公的激励文章

    越剧《丁香》、京剧《我爱你中国》、歌曲《又见映山红》、朗诵《雨花英烈自白》……“雨花魂·清明祭”追思音乐诗会,特别的哀思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尤其曾饰演过《人民的民义》中易学习的演员黄品沅的诵读,他是雨花英烈吴振鹏的外孙。

    “放心呵!已死的你们!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黄品沅慷慨激昂地念着一篇悼念死难同志的文章,眼里泛着泪花。这是吴振鹏当年写给已经逝去的革命战友的文章。

    吴振鹏曾任团中央委员、中共中央苏维埃区域中央局委员,主编团省委机关报《红灯》,曾发表过很多鼓舞士气的文章。1933年被捕,同年6月在南京牺牲,年仅27岁。在他牺牲后一个月,他的女儿降生。 “

    我外公在《红灯》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都是鼓舞士气,唤醒民众,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这篇文章只是其中的一段而已。”黄品沅说,今天朗诵,内心比较复杂,有励志,有怀念,有追思,也有对自己的一种反醒。“现在和平年代,人们衣食无忧,很多人已经忘记70年前和平是怎么来的,所以为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的事情,还有很多要做。”他认为,年轻人应该有一种发愤图强的雄心壮志,心怀为国为民的抱负。如果每个普通老百姓以英烈为榜样,心怀英雄情结和报国之志,那就会从自身做起,变得强大,国家也就自然强大起来。(毛丽萍)

[编辑: 张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