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父亲的三个角色——专访左权之女左太北

2017-07-04 09:15 来源: 新华社

    “他是坚毅的民族英雄、尽忠的共产党员、慈祥的父亲,我会永远怀念他!”年逾古稀的左权之女左太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1942年5月25日,左权牺牲时,左太北还不满两周岁,对于父亲的印象尚属模糊,但对父亲的思念却感怀至深。

    退休后,左太北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寻访父亲战斗足迹,整理研究与父亲有关的资料上。左权遗留下来的文章特别是写给家人的书信,成为她了解父亲的主要来源,父亲的英勇事迹也在她的心中留下深深烙印。

    今年是左权牺牲75周年,伴随着左太北老人断断续续地口述,记者走进了那段虽尘封已久却始终激荡人心的抗战历史……

    一个不畏牺牲的民族英雄

    读罢左权的抗日家信,就会了解抗日战争有多残酷。

    “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心头。”

    1942年5月25日凌晨,数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前有敌机疯狂扫射,后有敌人包围追击,为保全主力,迫切需要有人断后突围。

    “我来断后,掩护大家突围!”危难时刻,身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的左权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亲率部队断后、突围。

    “左参谋长和大家在一起!”在左权的鼓舞和指挥下,大批同志成功突围,左权却在率领最后一批同志即将通过封锁线时,不幸头部中弹,以身殉国。

    左太北眼含泪花讲道:“父亲一生都在冲锋,在抗日这条崎岖的道路上,他是个奋勇向前、不畏牺牲的冲锋者。为抗日、为救国,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时,左权率领的最后一批同志距离山口封锁线仅十几米,敌人炮火异常猛烈,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飞溅的泥土劈头盖脸扬了他一身。他继续指挥,紧接着第二颗炮弹又袭来。

    “他只需卧倒,然后做一个侧滚翻,就可以避开第二发炮弹,但他连腰都没弯一下,一直站在高地上指挥突围。”左太北说。

    左权是抗日战争中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他的牺牲对党和军队损失严重。

    一名赤诚尽忠的共产党员

    “父亲将对党忠诚当作生命,当作人生准则,刻在心里,行在日常。”左太北说。

    历史上,左权曾被撤销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之职,并给予留党察看处分。

    “被诬陷一事是父亲党内生活的最大耻辱,他时刻处在极端痛苦之中。”左太北说。

    在含冤受处分之后,左权始终坚持在战斗一线,尽忠职守,以实际行动向党表忠心。

    在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中,他多次拒绝保卫人员转移请求,亲率部队断后,成功掩护大批人马突围,直至最后牺牲。

    “父亲始终坚持在抗战一线!”左太北讲道。

    关键时刻,左权用鲜血表明了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

    “但父亲至死都没能摘掉‘留党察看’的‘紧箍咒’,这是他一生的遗憾。”左太北说。

    左权用生命昭示了忠诚担当。朱德作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周恩来也在《新华日报》撰文:左权之牺牲,证明他无愧于他所信仰者,而且足以为党之模范……

    一个慈祥体贴的父亲

    抗战时期,为让前方浴血抗战的将士们安心战斗,中央创办了一所收养革命烈士和抗日将士子女的托儿所。1942年,左太北被送到了这里。

    “和父亲分别时,我还不能喊出一声‘爸爸’,成了我永生的遗憾。”左太北表示,有关父亲的记忆她一直十分模糊,直到多年后看到父亲与母亲分别近两年间写的那些信,才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竟然这般厚重、细腻。

    “每一封信,父亲都大段大段地提到我,问我‘身体好吗’‘长大些了没’‘更活泼些了没’……”左太北说,如果不是亲眼看这些信,谁能想到一个天天打仗的八路军高级将领,对女儿的爱竟然如此朴实细腻。

    “在他口中,我是小鬼、小家伙、小宝贝、小天使、小东西。夏天,他给我带来热天穿的小衣服;冬天,他记挂着不让我冻坏了手脚。”左太北说,自己病了,父亲焦急地在信里反复念叨有病必须找医生,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饼干、糖果,他舍不得吃,托人捎给自己……

    在牺牲前三天给妻子刘志兰最后的一封信中,左权这样写道:“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北北很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中……”

    “他在写这封信时该是多么开心啊。可是,这个简单的团圆梦,却没法实现了。”左太北泪眼婆娑。(樊永强 吴琪)

[编辑: 张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