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殉国 佟麟阁的最后惦念
2017-07-03 09:1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佟兵为佟麟阁纪念雕塑献花供图/人民网
佟兵手捧父亲佟麟阁的遗像(资料图)
日军轰炸南苑机场(资料图)
七七事变后不久,同月27日,日军开始进攻南苑,继而发生了惨烈的“南苑保卫战”。
如今,80年过去,战争的发生地南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1937年7月的枪炮声,仍久久地停留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据统计,南苑保卫战中,守军7000余人,阵亡5000人。幸存的老兵,如今大多也不在人世,甚至他们的子女也已踏入暮年。80年后,我们已经很难找到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但那段历史却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永远不会被遗忘。
佟麟阁之子:作业回来了,父亲却没回来
今年92岁的佟兵老人,最近很忙。越来越多的演讲、邀请找上了这位老人。作为抗日名将佟麟阁之子,过去的这些年,佟兵老人始终与南苑保卫战的记忆保持着紧密联系。
放学路上惊闻父亲牺牲
1937年7月27日,七七事变发生20天后,日军向南苑发起了突袭。时任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奉命死守南苑,后被日军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时,佟麟阁执意不肯,仍带伤率部激战。28日,在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时,佟麟阁头部再受重伤,最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享年45岁。
此时,次子佟兵年仅12岁。
在他的记忆里,1937年7月28日那天起初与平常无异。虽然战火越来越临近市区,但因为有父亲的守护,佟兵始终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还在上初中的佟兵那个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即将迎来巨变。
29日下午,佟兵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在东四十条40号佟府西花园的大客厅内,12岁的少年见到了已经3周没有露面的父亲。不同以往的是,此刻的父亲仰面安静地躺在木板上,穿着临时买来的寿衣,覆着一袭黄被。
据护送父亲遗体回来的警卫介绍,在28日与日军在南苑的战争中,佟麟阁战死在一块麦地里。警卫员们告诉佟兵,就在阵亡的前一天,佟麟阁还特意让副官把佟兵的大楷作业从战场带回了家里。
来不及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伤中,佟兵清楚地听到来自城南的炮声已经越来越真切,日本的战机不时从自家院子上飞过,仿佛就要贴到头皮。只是这一次,佟兵兄妹几人和母亲再也没有了父亲的保护,反而成为日军最先搜捕的对象。
7月29日,北平沦陷,驻守北平的29军大部在军长宋哲元的带领下远走保定。从昏厥中醒来的佟麟阁夫人当即决定:赶紧安排好丈夫的灵柩,改名换姓,暂时躲藏。
29日晚10时左右,佟兵跟着母亲和家人趁着夜色,扶着父亲的灵柩离开了东四十条40号。佟家8年的颠沛生活由此开始。
花池掩盖下的父亲陵墓
父亲去世后,灵柩的存放就成了难题。后来,母亲做主,决定先暂厝雍和宫以东的柏林寺。之所以选择暂时寄放于柏林寺,是因为笃信佛祖的祖父母常去那里烧香上供,与寺里的方丈关系要好。
即便已经尽可能低调,为了防止不测,父亲的灵柩还是被埋入了柏林寺东跨院的地下。地面上也没有留有坟冢,只砌了一个花池掩人耳目。
佟兵回忆说,给父亲移灵那天一直下着细雨,大姐和他一起陪伴在父亲的灵柩两侧。他还记得,父亲的灵位上没有记录真名,而是写着“先府君胡先生之灵位”。
也是从那天起,佟兵有了一个新名字:胡荣芳(佟兵时名佟荣芳)。其中,“胡”是借用了佟兵祖母的姓氏。出了柏林寺,佟兵发现,大街小巷已经开始飘着日本国旗。北平迎来巨变,佟兵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安排好父亲的灵柩后,佟兵和家人躲进了位于东交民巷的法国医院。几天后,又悄悄搬到东裱褙胡同里的一间空房子。
其间,佟兵和姐姐佟亦非曾偷偷跑到东四十条4号的佟宅,偷偷躲在角落里观察。曾经29军士兵来来往往的院子里,如今只有进进出出的日本人。打听后得知,自己的家已经被日军头目南本中将霸占了。
为了安全起见,佟兵的母亲再次决定搬家。卖掉了东裱褙的宅子,佟兵一家人搬到了崇文门内马匹厂的汇文小学里居住。在汇文小学,佟兵有了自己的第三个名字:彭荣芳,其中“彭”是母亲彭静智的姓氏。
颠沛生活终于等到胜利那一天
父亲去世后,被日军逮捕的危险时刻威胁着佟兵一家人,每一个陌生的身影都会让这个家庭随时成为惊弓之鸟。此后几年,佟兵先后随家人住过施家胡同、安定门附近的车辇店胡同、钟楼后面的贫民窟。除了不断搬家,佟兵常常还要转学以保证安全。从住在施家胡同开始,他前前后后换了汇文小学、育英小学,大中中学、成达中学、汇文中学等6所学校。
1938年的7月28日,是父亲佟麟阁殉国后的第一个忌日。但佟兵他们,却不能大大方方地前往祭奠。他记得,那天一大早,母亲就买好了酒和点心,和儿女们合计好各自出门的时间、路线,分头来到柏林寺。旁人只看到一家人在对着一个水池焚香烧纸,却不知他们是在祭拜父亲的亡灵。
更让一家人为难的是,祖父母年事已高恐不能承受丧子之痛,所以父亲阵亡的消息只能瞒着两位老人。那几年,祖父母时不时就会问:“怎么老没有捷三(佟麟阁字捷三)的消息?”每次,母亲只能含糊其辞地说:他南下了,正和日本人打仗。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抗战胜利。
佟麟阁将军的灵柩也终于得以入土为安。1946年7月28日,上万人护送灵柩运至香山墓地。沿途,数万民众自发摆设了供桌、祭品。冯玉祥送联: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于古人争。
如今,北京城内仍然保留着一条以“佟麟阁路”为名的道路。这是北京仅有的3条以人名命名的道路之一,另外两条分别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两位也都牺牲在抗日战争中。其中,赵登禹生前曾担任第29军37师师长,也在南苑保卫战中殉国。在佟麟阁路的尽头,竖立着一座怀表形象的雕塑。雕塑上的时间被永久地定格在1937年7月28日18时13分,佟麟阁牺牲的那一刻。对92岁的佟兵而言,这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忘记的时间。
内存
南苑保卫战 两位爱国将领牺牲
1937年7月2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日军开始进攻南苑,此时正是南苑地区守军力量最为薄弱的时候。仅有37师一部、佟麟阁副军长率领的军部机关人员、军官教育团、特务旅孙玉田部两个团、骑九师郑大章部的一个骑兵团和“一二九”运动之后热血学生组成的一个学兵团(还没有发枪),共7000余人。
这场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并直接导致29军军长宋哲元下令放弃北平,全线南撤。从此,艰苦的全民族八年抗日战争开始了。虽然没能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但中华儿女在这场保卫战中的英勇事迹,却值得我们铭记。
28日凌晨,日军向南苑发起总攻,炮火主要集中在南苑阵地南边的学生兵团驻地。刚刚拿到武器不久的学生兵们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伤亡十倍于日军”。这些牺牲于肉搏战的学生兵,大都是北平各大、中学的学生,在“一二九”运动后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日军扑向南苑的时候,他们才领到枪支不过几个小时。但正是这样一批从未经历过战斗的学生,此时却异常勇敢。历史没能留下他们的名字,只知道1700人的学生兵团,活着回到北平的不过600人而已。
下午4时,南苑守军撤退到大红门一带,不幸落入日军萱岛联队的伏击圈。日军以机关枪、迫击炮等武器猛烈射击,加之头上的敌机猛烈轰炸,守军遭到重创,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在这里殉国。
据幸存者回忆,撤退前赵登禹腿部已经负伤,只能在一辆黑色轿车中指挥余部撤退。结果在撤退途中被炸弹炸断双腿,当场昏迷。醒来后,赵登禹告诉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你回到城里告诉我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说完就停止了呼吸,年仅39岁。另一位将军佟麟阁,也在带伤指挥突围时再次中弹,时年45岁。
据统计,南苑保卫战中,守军7000余人,阵亡5000人。幸存的老兵,如今大多也不在人世,甚至他们的子女也已踏入暮年。80年后,我们已经很难找到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但那段历史却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永远不会被遗忘。(孔令晗)
[编辑: 张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