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声勿忘国耻,南京城在哭泣在哀思
2016-12-13 18:3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毛丽萍)79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制造的人类最丑陋的一幕在南京上演——屠杀、抢动、强奸……
79年过去,历史已越走越远,但是记忆之门,始终不曾关闭。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以国之名悼念逝者。
南京下起了雨,警报声声,到处是哀思与记忆。
降半旗,8000多人雨中默哀
清晨7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五星红旗从国旗杆顶部开始缓缓下降,降至半旗位置固定。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遗属、抗战老兵、部队官兵、学校学生、国际友好人士等各界人士,8000多人,他们裹着厚重的素色服装,披着白色雨衣,佩戴白色胸花,来了……
凄厉低沉的警报响起,幸存者及抗战老兵们,眼里噙满泪花。第三次参加国家公祭仪式的夏淑琴称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非常难过,“想念我的亲人们。”同时,她激动地表示,作为幸存者,感谢危难时刻救过她的人,也感谢那些努力将历史真相公布出来的人,希望世界永远和平。83岁的刘民生也呼吁,珍爱和平,铭记历史。
91岁的抗战老兵王生只简短地说了一句:“我的心情很激动,觉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93岁的抗战老兵冯宗尧也冒雨赶到南京,头发虽然早已花白,但说话依旧铿锵有力,他说:”我们的国防力量还要不断的强大,强国强军才能保证平安,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
国际友人,南京大屠杀期间救助过南京人民的乔治•罗森先生的孙子弗里德里希•罗森和曾孙曾孙女今天也来到了公祭现场。弗里德里希•罗森说,这是他第一次来这里,但是庄严肃穆的会场和参加公祭的人们脸上的哀伤让他印象深刻。他说,这两天他要参观整个纪念馆,还要去下鼓楼医院,因为那也是他祖父当年工作过的地方。
和平大钟响起,3000羽和平鸽在公祭仪式现场振翅飞翔。
身体不好,更多幸存者电视机前“参加”公祭
一位参加仪式的幸存者家属说,这次来的幸存者不多,他们昨天就来了,住在附近。根据官方统计,到目前为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登记在册的只有107人,其中身体好一点的也就三四十位。
仪式现场,日本友好人士松冈环和每一位幸存者老人握手打招呼,“ 现在,幸存者人数越来越少,我十分痛心。” 她说,今天看到很多熟悉的老人,希望他们能好好保重身体。
其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多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也没有缺席,他们选择了电视机前“参加”公祭,电话中,他们个个激动。
往年的12月13日,80多岁的佘子清都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悼念活动。但今年,因为身体不适,没去。可是早上7点不到,他就打开了电视机,频道锁定在中央电视台。“公祭仪式的直播从头看到尾。”佘子清说,自己亲身经历了那场劫难,不由得就会想起自己母亲、还有无数老百姓被日军残忍杀害,这些场景一直在脑海中回放。这样一场公祭活动让他回忆起伤痛的往事,更让那些不曾经历的晚辈们了解了这段历史。”
提及幸存者状况,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抢救证人证言是很紧迫的,必须和时间赛跑,把他们的宝贵记忆保存下来,留存后世。历史是一面镜子,牢记历史才能照亮未来。”
全城 600 多个路口信号灯变红,“丛葬地”也在“哭泣”
南京大屠杀清凉山丛葬地、五台山丛葬地、花神庙丛葬地、普德寺丛葬地……今天的这些地方,早早就有市民自发前往,献花、默哀……
今年53岁的宋云娟阿姨家住五台山附近,她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每次听到南京大屠杀,心里就很不好受,“今天是国家公祭日,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段过去。”她说,只要走得动,每年的今天,她都会买束菊花来祭奠。
南京交管部门透露,从 9 点 58 分开始,南京主城区交通状况较为复杂的 600 多个交叉路口,所有的交通信号灯全部变成了红灯。10:01分,凄厉低沉的警报拉响,喧闹的城市转入“静音”模式:交警脱帽、低头,行人驻足,所有停驶的车辆都鸣笛志哀。
在江东门附近执勤的一位交警透露,为保证道路车辆井然有序,今天早上从 7 点半开始,南京市交管局 1500 余名交警就全部上路执勤了。他说,每年的今天,他都会在江东门纪念馆附近,“从小,就经常听老人讲,日本兵来的时候,到处烧杀抢掠,一听到这警报,我奶奶现在还会条件反射,感觉很不好。”他说,公祭日对下一代来说,非常有必要,“让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在网络上,同样很多网友留言寄托哀思。“芭蕉听雨”称,作为南京人,听到音乐已经哽咽,“奶奶90多,从不提只字片言,怎样的伤痛……”;“未透露”说她不是南京人,但是今天出差在南京,“街头那些驻足默哀的南京人,让人肃然起敬”。
[编辑: 张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