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文物史料,见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残酷暴行!

2016-12-08 10:19 来源: 江东门纪念馆

    让文物说话,讲述历史的真相;让文物作证;告慰死去的冤魂;让文物明智,警醒世人的言行……

    南京大屠杀惨案虽已过去79个年头,但无数文物史料却穿越时空,始终与世人进行着掷地有声的对话。这些看似冰冷的物件背后,有着不灭的灵魂,感染着那些“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代代后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文物史料众多,种类包括纸质、铁器、玉器、丝绸文物,遗骸类等展示品,以及生活用品实物等。

    这一件件文物,都是南京大屠杀史实和中华民族14年抗战历程的见证者。

    约翰·马吉16毫米摄影机及胶片母片

    约翰·马吉先生拍摄日军暴行使用的16毫米摄影机及拍摄的日军暴行电影拷贝,目前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久珍藏。

    当年,马吉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真实影像,这是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这些珍贵的动态画面不仅成为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有力证据,而且还先后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李秀英、幸存者夏淑琴,反诉日本右翼作家名誉侵权案讨回了公道。

    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约翰·马吉16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列入其中。

    侵华日军士兵东史郎战时日记

这是侵华日军第16师团士兵东史郎保存的战时日记。

    《东史郎日记》是东史郎如实记录自己在1937年8月至1939年8月间,随日军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入侵中国华中地区时见闻的一本日记。当时他是一名上等兵,日记中含有证实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

    伊藤兼男照片集

2003年步平先生捐赠的《伊藤兼男照片集》,封面上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等地实施的暴行。

    1938年1月7日,这名叫伊藤兼男的日本航空队队员随侵华日军进入了南京城,驻扎在光华门外大校飞机场营房里。他举起手中的相机,拍摄了他看到的一切。

    这本照片集长约20厘米,宽约19厘米,厚约3厘米。共收入了日军侵占北京、南京、苏州、上海等地的历史照片190多幅,其中关于南京大屠杀及以后几个月的照片有144幅之多。

    每一幅照片之下,都有伊藤兼男本人写的详细文字说明,标注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出处,再现了南京屠城的惨状。

    德国外交官记录日军罪行报告

1938年德国驻华使馆外交官罗森给本国外交部的一份报告,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1938年德国驻华使馆外交官罗森给本国外交部的一份报告,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1938年1月15日,德国驻华使馆外交官罗森给本国外交部递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他记录了日军杀戮洗劫后的南京的惨状 (原件藏于德国档案馆波茨坦分馆)。

    在这份档案中,用灰色标出的段落指出:在郊区小港口下关,大约还有3万具尸体遍布荒野。这些尸体来自有史以来最残忍的大屠杀。收尸团体每天往万人坑里掩埋大约五百至六百人。

    京特博士的通行证明和红十字勋

卡尔·京特博士所持通行证明。

此为卡尔·京特博士所获德意志红十字二级荣誉勋章及证书。

    1937年12月1日和7日,德驻沪领馆和驻华使馆,分别用英文、中文在《通行证明》上注明:“查本国侨民昆德(京特的中文名字),奉派前往南京附近江南水泥厂驻守,以便保护上海德商在该厂之利益,合行给照证明,须至执照者。”

    其时,京特佯以德国禅臣洋行代表的身份来宁,来宁前他是唐山启新水泥有限公司(创办江南水泥厂的发起单位)下属企业聘用的外籍技术人员。

    红十字勋章和证书,进一步证实了京特保护、救助中国难民的事迹。

    日本投降实况影片

    1945年美国城堡影片公司(Castle Films Inc.)发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实况影片,内容为在密苏里号上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胶片为完整版8毫米超清无声胶片,片长大约9分钟。盒面为彩色印刷,日红蓝条纹为主色调,印有一颗五角星图案和英文“Japan's Surrender!”(日本投降)。

    胶片拍摄于日本投降仪式当场,如实地记录了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军舰上签署降书的过程,是日本投降直接的见证,并完好地保存至今,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盟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铁筒

这是一个圆柱形的铁质饼干筒,1945年荷兰生产。

    铁桶色彩鲜艳,盖子和桶底都印有荷兰国旗;最右侧印有1939字样,最左侧印有1945字样;右侧由上至下分别标有“NEDERLAND”(荷兰)、“ENGLAND”(英国)、“FRANKRUK”(法国);左侧由上至下分别标有“NEDERLAND”(荷兰)、“AMERIKA”(美国)和“BELGIE”(比利时);

    中部上方左侧为一条龙的图案,下面标有“CHINA”(中国),右侧为苏联国旗图案和“RUSLAND”(俄罗斯)字样;桶身正面中心位置印有蒋介石、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的头像,环绕这些头像的是结着红果的绿色枝蔓和代表中、苏、美、英德四面大旗。

    二战援华美军航空队血幅

此为援华美军上尉理查德•斯托克维尔所珍藏。

    方形血幅由中美两国国旗以及“洋人来华助战 军民一体救护 航空委员会第 号”字样,由棕色和蓝色组成。血幅最先是飞虎队员携带在身上的一个布条,上面用中文写着“来华参战洋人(美国) 军民一体救护”。一旦飞机落难,不懂中文的飞行员就拿出这个血幅给老百姓看,这样就可以得到救护。

    血幅大多缝在飞行夹克的背上;也有的是缝在里面,也有的就是折叠放在兜里。

    收藏者理查德•斯托克维尔为美军第14航空队第308轰炸机大队队员,1943年2月6日晋升中尉,1945年11月12日晋升上尉。

    侵华日军的“千人针”

 

这件“千人针”是一名侵华日军士兵所有。

    “千人针”由一千多名妇女用红线在布腰带上各绣一点,共缝有1110个点,腰带中间夹层内还装有士兵从日本安仁神社等寺庙求来保佑“避枪弹、”“保身体”、“武运长久”的护身符9枚。

    按照日本风俗,侵华日军士兵出征前,其母亲或妻子、姐妹要为其制作一条布腰带,在街上找一千名妇女在腰带上面各绣一个小针包,战时系在腰上,以保佑平安,鼓舞士气,称之为“千人针”。

    文物史料是历史最忠实的见证人。以上所列举的,只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文物中的很小一部分。

    为了让文物史料更好地保存下去,让更多的文物史料不需要现场展陈即可让公众了解知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已经开启对特藏库(珍品文物)进行数字化的工作。

    建成开放后的“数字馆”,将让全球各界人士通过互联网“触摸”馆藏、走近历史,共同铭记这场人类的浩劫。

[编辑: 张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