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28日电 (记者 李贞)深秋雨落,如泣如诉。今年的9月30日,将是中国第三个烈士纪念日。纪念日设在国庆节的前一天,仿佛向人们提醒着,无数先烈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人民浴血奋战。
尊重英烈应是全体国民的共识。了解先烈们奋勇献身的事迹,从来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中重要的一课。犹记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都会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家乡的烈士陵园祭奠。大家排着队,带着小白花,在纪念碑前默哀,在肃穆庄严的氛围里,体会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含义。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也有把革命历史娱乐化、对革命先烈污名化的倾向。这种所谓的“消解历史”,并不能给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反而会使历史丧失了应有的庄严感。像是不久前宣判的邱少云烈士之弟邱少华诉讼某网络“大V”及某品牌案以及再此前的“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最终都以法律手段维护了烈士名誉。然而案件虽然胜诉,但对烈士们的造谣和中伤,其伤害却仍难以完全弥补。正如网友“怪兽的脚丫”所说,“创造一个虚拟ID是非常容易的,但这个虚拟ID的任意造谣对真正世界的伤害却无可估量。”网友“一介书生”更是愤慨地问道:“如果邱少云烈士家里没有亲属,那谁来伸张正义?人民英雄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烈士被侮辱,应该有更严格惩戒。”
时代在进步,但历史不应被遗忘,更不容被抹黑。特别不能容忍的,是利用抹黑先烈来谋取商业和个人利益。抹杀英雄们的历史贡献,罔顾事实的造谣,会伤害整个民族的感情,瓦解民族的凝聚之心。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其精神,先烈们的英勇、奉献和大无畏,正是我们应该继承的那一部分。所以“尊重英雄”是决不能动摇的底线,英雄先烈对国家做出过的牺牲,永远值得后辈们崇敬。
那么如何让先烈们的精神和事迹得以传承?如何让一代代的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分量?
加大对英雄事迹的正确宣传十分必要。在新媒体的时代,耸人听闻的话题固然会吸引眼球,但是真诚、动人、朴素的英雄故事,只要讲得好也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获得广泛的道德认同。
另外,在现实中保护好历史遗址,令人们能够真真切切地触摸历史、了解历史,则是更好的学习机会。近期,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六批包括雨花台烈士陵园、平型关烈士陵园等在内的96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目前全国各地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每年会接待烈士纪念活动10万余次,群众瞻仰祭扫1.5亿多人次,有力地弘扬了烈士精神。
可以说,让更多人,特别是让更多孩子知晓先烈故事、认同先烈精神、对英雄精神心怀敬畏,是中华民族长存共同记忆、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