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 一生荣耀,民族脊梁

2015年12月13日 13:09:49 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

  南京日报12月13日讯 (记者 马道军)在刚刚落成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展厅里,有一面由抗战老兵手印组成的浮雕墙。

  这面浮雕墙,以在全国各地征集的抗战老兵手印为素材,在米黄色砂岩弧形墙面上印着648位抗战老兵的一排排血红手印,每个手印上面都有姓名和编号,一旁配有证人证言视频和播放装置,营造观众与抗战老兵的跨时空对话。

  在民族危亡关头,他们在保家卫国第一线,浴血奋战,九死一生。

  当历史的硝烟散尽,幸存下来的抗战老兵,如今已是垂垂暮年。在这些手印墙上的老兵,有的已经过世了。

  今天,南京迎来第二个“12·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特别的时刻,记者辗转联系到了部分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手印墙背后那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93岁的抗战老兵万付祥,去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在征集老兵手印,在四川当地志愿组织的帮助下,采集了手印。

  昨天,万付祥老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1938年,他在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在湖北鸡公山一带参加抗战。一次对日作战中,他被日军的子弹打到左腿,脚差一点被子弹打断。抗战胜利后,就回四川仁寿老家务农了。

  “抗日战争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痛,希望年轻一代看到手印,能够记住那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好生活。”万付祥说。

  在手印墙上的抗战老兵,只是经历那段历史的一个缩影。如今还健在的抗战老兵,更多的则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他们的铮铮铁骨,却是抵御外侮的民族脊梁,一生荣耀。

  “抗战时期,我在江苏启东跟着部队打游击,好几次看到鬼子拿着刺刀在捅小孩,太残忍了。”抗战老兵陈良回忆道,那时,新四军的武器装备很差,很多入伍的战士连枪都没有,就是分到的手榴弹,有时还拉不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幕幕悲剧发生。

  陈良,今年88岁,18岁参加新四军,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次对日战斗,后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离休。离休后的陈良,多次参加各种医疗援助队,救死扶伤,继续发挥余热。闲暇时,出去旅游、写书,生活得很充实。

  与陈良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离休的抗战老兵刘峻,谈起那段历史,直言“抗战胜利是很多很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我还在儿童团的时候,就亲眼目睹了八路军与日军战斗的惨烈。1942年的大青山战役的一次战斗中,八路军牺牲了300多人,很多是我山东沂南的老乡。要是他们现在还活着,一起见证祖国的强大,那该多好啊。”85岁的刘峻动情地说。

  谈起今天的生活,刘峻坦言自己是幸运的。“我喜欢摄影,离休后去了一些地方,留下了许多美好瞬间。如今,我又迷上了上网,每天和亲朋好友在微信上互动,觉得日子过得真快。”刘峻告诉记者。

  “我们要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特别是年轻人要懂得感恩,不要忘记历史,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刘峻的话语重心长。

  在抗战老兵钮祖辉和沈瑜夫妻眼里,他们更是幸运的。“我们在战争中相识、相爱,一起并肩战斗,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一起经历国家沧海桑田的变化,今天还能和老伴在一起生活,已经很知足了。”91岁的钮祖辉断断续续地说着。

  目前,活在现实中的老兵越来越少了,健在的全国不到2000人。善待抗战老兵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也是最好的爱国教育。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理念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悉心关照,让老兵们的晚年越来越温暖、越来越幸福。

  我们致敬老兵,也是要藉此重申:关爱老兵,就是珍重一段永难磨灭的历史记忆,就是呵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美好未来。

01009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4910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