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11日讯 (记者 胡子白)今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这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定草案》之后的第二个国家公祭日,届时现场将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警报响起,南京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将停驶鸣笛致哀,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行人也将同时就地默哀。
这一天,不仅是国家的公祭,也是人民的公祭。这一天,南京,江苏,全国,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将用自己的方式,祭奠78年前死难的同胞。
国家公祭提醒人们不忘历史,警惕噩梦重演。“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国家公祭也将打击日本右翼试图歪曲、抹杀历史的企图。自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级,从而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安倍政权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并且不时发表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公祭是给一小撮跳梁小丑的响亮耳光,也提醒善良的人们要居安思危,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
国家公祭彰显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权的尊重。78年前,南京城30万同胞遇难、2万多起强奸事件发生、城市被破坏三分之一、大量公私财物毁损等。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的一场浩劫,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祭奠那些无辜失去生命的同胞,正诠释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权的尊重,表明中国人民愿与世界人民一同捍卫和平的决心。
国家公祭反映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盼。“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经历了苦难,深知战争带来的不幸,因此才更珍惜眼下的和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利,不称王不称霸,是一支捍卫世界和平的力量。
南京大屠杀过去了78年,但历史并未走远,它将被中国人民谨记,惩前毖后,成为我们前行的镜子,也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