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拟12月13日开放

2015年11月17日 09:33:56 来源: 现代快报
分享到:

外墙修缮结束

外墙修缮结束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有8栋民国洋楼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有8栋民国洋楼。记者 顾炜 摄

  现代快报11月17日讯 (记者 胡玉梅 鹿伟)这里是目前唯一一处经指认的慰安所旧址,也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从2004年至今,空关了12年。半年前,旧址外部开始修缮,现已结束,进入内部整修中。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江东门纪念馆”)的分馆,这里将成为中国大陆首座以慰安妇为主题的博物馆。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12月13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该馆拟从当天起对公众开放,展示“慰安妇”的血泪史。

  探访

  恢复拉毛水泥墙,历史感很强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有8栋民国洋楼,70多年前这里是慰安所。

  这8栋民国建筑命运多舛。2003年11月,朝鲜“慰安妇”朴永心来现场指认,利济巷2号楼上第19号房间,是她当年被拘禁的地方。2004年6月,这里拆迁完毕,2008年春节,烟花爆竹引发大火,建筑破损严重……后来,这里垃圾成堆,成了垃圾中转站。

  由于年久失修,8栋房屋的门窗几乎都没有了,楼梯散架,部分房顶及天花板坍塌,破败不堪。由于10多年空关,这些小楼弥漫着霉腐气息。

  一年多前,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命运发生转折,它被列入南京市级文保单位,今年5月开始围挡修缮。

  经过半年多的修缮,如今看上去干净、整齐,又不失历史的沧桑。日前,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小楼外墙被刷成了拉毛水泥墙,墙上还有灰褐色的斑痕。那些破破烂烂的窗户,都已经修缮好,被刷上了灰褐的油漆。据了解,目前外墙修缮已经结束,工人们正在内部进行加固、修缮。

  “现在已近尾声了,但还没有验收。”一位知情专家透露,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是见证“慰安妇”血泪历史的地方,这次修缮,都是通过历史考证后,严格按照历史的原貌进行恢复的,拉毛水泥墙、窗户的格局、窗棱的颜色等等,都和当年一样。而墙上的斑痕,是为了显示历史的沧桑。“尽管这8栋都是慰安所旧址,但是70年前,有的是接待日军军官,有的是接待日军士兵的,所以,每处建筑旧址,在细节上还是有不同的。”

  内部根据历史场景来复原

  透过围挡可以看到,原本放置“南京市文保单位”保护标志碑的地方,周边都铺了鹅卵石,看上去干净又透着几分肃穆。将来,这里是分馆正大门,游客从这里进入。

  “这里是妇女被日本兵和军官糟蹋的地方,每每看到这个建筑,心里都不是滋味。”住在附近的王先生说,这几处建筑像“针”,总是扎得人心里疼,“历史是不能忘的”。

  专家透露,8处建筑,每一处内部其实都被隔开,有的建筑内空间狭小,只有木质楼梯、还有当年的榻榻米。“主要是针对相应的病症进行修缮,如果是有的砖坏了,就找相应的砖块进行替换,内部格局不会做更改。”知情专家说,这些建筑就是当年“慰安妇”的见证,所以,内部空间、格局的布置,都是根据历史场景来复原。

   1 2 下一页  

01009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4824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