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剑仍悬头上 永远不让“九一八”重演

2015年09月18日 10:06:24 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

铭记耻辱与教训 时刻居安而思危

敲响警钟,为了永远不让“九一八”重演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统治下的“安东区鸦片专卖公署”公然进行鸦片专卖。为了磨灭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日本侵略者在东北鼓励甚至胁迫中国民众吸食毒品。

  解放军报9月18日电 84年前的今天,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的惨痛记忆,至今仍未结痂,汩汩地流着鲜血。

  84年前的今天,精心准备的日本突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血的教训不能忘却。昨天的历史不是今天的人们书写的,但今天的人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习主席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意义深远。对于我们这支从抗战硝烟中走过的人民军队而言,“九一八”留给了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血的教训,始终敲响着振聋发聩的警钟:永远不能放松警惕。

  一个国家和一支军队缺乏警惕之心,犹如子弹没上膛、利箭不在弦

  1931年9月18日,没有多少中国人意识到国家已是大难临头。

  早在这天之前数百年,日本已经着手绘制华夏地图无数,我山川地志、关隘兵要,乃至城镇乡村、田亩水井,均在其图上胸中。中国的政治派别、军事力量、经济外交等时政民情,无不在精研细琢之列。

  面对这一天,中国自上而下倍感“突然”。当日本关东军偷袭东北军北大营时,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正在北平前门外中和戏院观看京剧;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正在家给父亲做寿;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万福麟将大权交给儿子,自己也在北平;吉林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张作相为其父奔丧回了锦州……东北地区及辽宁省的军政要员们大半不在岗位上,就连北大营驻军中,也有不少将领不在营里。

  日军开始攻击后,东北军用电话向荣臻报告,荣臻下达的命令竟然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这样的命令,史上前所未有。

  其实,只需当时中国稍微有所警惕,这个日子便不会那么“突然”。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时,日本就小题大做,狂呼“武力征服满蒙”,日本国内播撒的传单上画着插有日本国旗的中国东三省地图,写着:“啊,我国的特殊权益!”

  跨越时空回望,这一幕,在近代中国史上何其熟悉。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凭40余艘舰船、4000余陆军,竟然直叩清政府国门;

  1895年甲午战争前,北洋水师受没落王朝腐朽颓废之风浸淫,士兵“腰间皆斜插烟枪一支”“平居烟酒淫赌,沉溺往返”,甚至管带也侧身其间,大敌当前而“逐声妓未归”。演习训练则欺上瞒下,“平日操练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每次演习“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徒求演放整齐,空给观者以威力强大的假象”;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兵力不足两万。承平日久的京城一带虽有清军十几万,义和团拳民五六十万,但由于平时疏于警惕、军备废弛,终无法阻止北京陷落。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全面抗战初期,由于未能提高警惕做好准备,正面战场呈节节溃败之势:淞沪会战时,第19路军独木难支;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接连被遭遇战打得措手不及;南京保卫战中,国民党指挥官竟然临战脱逃……一时间,敌寇肆虐,山河破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血淋淋的耻辱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一支军队缺乏警惕之心,犹如子弹不上膛、利箭不在弦。日本侵华这本血泪教材警示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没有防人之心,终遭大难。

  回望“九一八”,在铭记国耻提高警惕中走上复兴之路

  九一八事变当夜,日寇兵不血刃席卷沈阳,仅在沈阳兵工厂就缴获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重炮和野战炮250门、炮弹10万发、各种子弹300多万发,东北军多年购买的300余架飞机也拱手交到侵略者手里。事变第二天,日本就占领并没收了沈阳边业银行,整个东三省官银号的16万斤黄金和200万斤现洋全部被日军劫走,这些银行的附属事业也全部被日军没收。

  从1931年到1945年,辽宁本溪80%的煤被日本人拉走。并且挖走的都是“金心”——低磷、低硫、低灰,全是最好的煤。

  作为一个资源匮乏型国家,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世界侵略史上极其卑劣的掠夺与破坏,掠夺钢铁3350万吨,煤5.86亿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中国仅直接经济损失一项,按1941年的黄金价格,竟达黄金7.3万余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国耻,不仅因为日本侵略者的蓄意侵略,也因为中国当局“不抵抗”。一味的避让退守,只会加重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中华的狼子野心,只会让中华儿女在沉沉暗夜中悲愤伤痛。黄炎培在1935年悲愤地写下“重光歌”:“吾和你抬头试望,东北何方?辽沈何乡?白山黑水,是谁的封疆?三千万同胞,强者何法抵抗?弱者更何忍而投降?”“哀哉中华,其亡其亡!”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关切就是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赶出去。谁能把握这个民族思想脉搏,谁就能号召和凝聚民众力量,谁就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共产党率先提出“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张,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反对不抵抗政策。最终,共产党在中国人民的选择中,成为抗日战争的坚强领导者,成为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坚决捍卫者。

  在随后的数十年历史中,共产党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的前进方向,使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历史的自觉选择中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知耻近乎勇,不对“耻”进行艰难深沉的思索,就无法期望“勇”来得猛烈持久。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并常以“提高警惕”“有备无患”激励全国人民。

  居安思危,保持警惕,是建国以来我党我军始终绷紧的可贵意识。抗美援朝,稳固了新中国国防,打出了国威军威;珍宝岛一战,遏止了苏联的战争企图;成功研制“两弹一星”,使中国有了在霸权国家面前不折腰的底气……

  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后来的七七事变,都深深警示我们,必须有国家的强盛,不欺人的中国才不会被人欺。只有不遗余力把国家和军队实力搞上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才能以一个“和平巨人”的形象屹立于世,既有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能力,又能为世界和平做出榜样和贡献。

  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头上

  历史是现实的向导,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虽已散去,但战争留给人们的记忆仍刻骨铭心;救亡图存的任务虽已完成,但民族复兴的事业仍任重道远。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

  然而,应当看到,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

  当今,各种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大国关系进入全方位角力新阶段,围绕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斗争十分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我国安全和发展同外部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和地区局势动荡、恐怖主义、海盗活动、重大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对我国安全构成威胁。某些国家看不得中国的和平崛起,乱我、亡我之心不死,对我采取各种西化、分化手段,甚至不惜纵曲枉直,怂恿、鼓动中国周边国家不断在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上挑起事端,妄图制造麻烦,干扰打乱中华民族复兴进程。

  战争打不垮一个民族,和平麻痹却可能成为真正的灾难。

  更加需要我们警醒的是,一股歪曲二战历史的邪风有甚嚣尘上之势。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习惯用“进入”来回避侵略事实,用“终战”来逃避“战败”字眼,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亡灵,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军国主义的幽灵随时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对此,中华民族应时刻保持警惕,和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一道,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习主席深刻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今天,我们无比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抗日战争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

  “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我们纪念抗战、缅怀先烈,就是要从那段凝重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从那场悲壮的奋斗中获得深刻的警示与启迪,从而时刻保持警醒,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政委 邓艳萍)

01009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46364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