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回忆
【戴启惠】
90岁,老兵,教育部退休干部
地道里“爬”出一身疖子
戴启惠戴着一顶白帽子,拄着拐杖,走路不快。
昨日上午进入展厅后,他在“百团大战”的示意图前,将拐杖举起指在“河北定县”的位置上,“当时我们就在这里”。
他15岁就参加战争了,曾经是村里救亡室主任,参加过文救会的宣传,配合民兵打过地道战。
提起抗战,戴启惠说战争中虽然没受过伤,但却起了一身疖子,“地道里面特别潮,钻的时间长了全身起疖子,痛痒难忍”,时间长了就化脓了,也没有好办法。
所以站在地道战的布景前,戴启惠熟悉地“手舞足蹈”起来,拿着拐杖各种比画,“为了避免敌人抓人,抢东西”,所以青年人就会挖地道,地道也不是每家都有,隔一段有几个,敌人来了就钻进去。
“开始是直筒的”,后来因为敌人会用烟熏,用水灌,人在里面受不了,就改造成了上下弯曲拐弯的样子,洞口有的在锅台,有的在炕底,上面铺着盖板伪装一下,而地道里面还有转弯,“我们熟悉怎么走,敌人不敢进去。”
他还记得地道里什么都不放,“就是睡觉”,偶尔还会打扑克下象棋,开个秘密会议。
后来不怕敌人了,会有人在院子里观察,约定好传递消息的方式,“专门有哨兵,他们一来就放消息”。比如树是假的,放倒了就知道敌人来了,还有哨声等,敌人一来就钻进地洞里。
不过,有时候敌人恼羞成怒后报复,将粮食屋子都烧毁了。
看完展览,戴启惠有些激动地抹了把眼睛,“一是要坚持,坚信,要打持久战”,他说,这是取胜的经验。
还有一条,“作为中国人要热爱国家”,他说,决不能当汉奸,不能像当年叛变的老乡,虽然一时威风,却终身抬不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