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三灶日军 回忆录首揭秘

2014年12月18日 09:43:2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

两名发掘这份日军翻译回忆录的市民展示回忆录作者与三灶侵华日军、维持会会长等人的合影。南都记者

  两名发掘这份日军翻译回忆录的市民展示回忆录作者与三灶侵华日军、维持会会长等人的合影。南都记者 杨亮 摄

  南方都市报12月18日讯 (记者杨亮)三灶侵华日本海军翻译罗时雍回忆录首度翻译成中文并于昨日正式公布。译文近三万字,揭露了大量侵华日军在珠海三灶、厦门和香港屠杀平民、奴役欺凌女性的骇人听闻的罪行。

  被征召当翻译一个月后参与三灶大屠杀

  回忆录作者罗时雍因曾在二战日军侵华期间,参与主持修建旨在对珠海三灶居民进行奴化教育的兴亚小学,并担任教务长和日语教师。

  他在回忆录中介绍,自己原在台北洲南港公学当教员。1938年3月,17岁的他被日本海军征召充当随军翻译,最初在一艘驱逐舰服役,负责执行封锁珠江口海域的任务。

  4月,珠海三灶有游击队袭击了日军驻定家湾的一个岗哨,恼羞成怒的日军便以“通敌”之名大肆屠杀平民进行报复,制造了震惊一时的“3·13(农历)”惨案。罗时雍的回忆录首次描述了游击队的这一次战斗,称游击队在夜晚先干掉了哨兵,然后从门口向屋内射击几乎全歼一支派遣队,军用电话线事前也已被切断,派遣队的武器弹药事后都被拿走了。后来是幸存的重伤者勉强跑到附近的派遣队,才弄清楚所有的情况,于是便有了扫荡计划,“我也是为了支援这个行动才来到防备队临时任职的”。

  罗时雍回忆,他参加的一支扫荡队,“对所有民居一间间分头搜索,但基本上都是空的,”“路边的尸体散发着臭气冲进鼻子”。早些时候揭秘的日军机密情报三灶岛特报记录,三灶原有居民一万二千多人,经过扫荡后,只剩下二千多人,一万余人或被杀或逃亡。

  常有士兵因排不上队而抱怨滋事

  1938年12月下旬,罗时雍奉命到珠海三灶岛“工作”,负责宣抚即奴化工作。在三灶驻守近三年,罗时雍用较长的笔墨描述了有关珠海慰安妇的见闻,其中部分细节尚属首次解密。

  罗时雍说,珠海三灶慰安所在1939年春设立,榻榻米的房间约有一二十间,昼夜不间断地向日军服务,“白天下士官兵,准士官以上则夜间在此消遣”。

  “这间慰安所当时是由北投八胜园经营(此处为分店),最初有10多个女人,每天至少要满足数百名军人的需要”,慰安妇最初是身穿和服,后来“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来自广州身穿旗袍的中国姑娘”。

  前来满足兽欲的侵华日军总是在慰安所外排起长龙,经常有士兵因排不上队而抱怨滋事。曾负责为珠海慰安妇进行消毒的三灶日军卫生员钟泉此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佐证,每个慰安妇一天通常要为二三十名日军提供服务,即便身体很差的一天至少也要服务十人。

  日本高级军官不愿与士兵排队,便在慰安所后安排营建部队特别采伐整理了一块大约二三百平米的杂树丛,搭建了一栋约数十坪大小的日式小公馆,“公馆大门紧闭,警备森严,四周用木栅围起,还有士兵站岗守卫。据说那是三联空司令官的特别宿舍,时常也会有慰安所的女人进出”。

  [发掘者说]与已发现材料互相佐证

  2013年10月,致公党金湾支部党员刘昌言首先倡议,与农工党金湾支部党员华跃进共同组建三灶岛日军侵华罪证调研团队,核心成员共有6人。刘昌言介绍,这份珍贵的回忆录是该团队于2014年8月在香港调研期间,由日本反战友人提供,原文为日文复印件,是罗时雍于1998年前后撰写,是日本二战史学研究机构组织编纂的二战参与者回忆录的一部分。

  刘昌言表示,回忆录有对三灶岛二战期间各类情况的详尽描述,属于日本军方的第一手资料,非常珍贵。团队历时3个多月将其翻译成中文,计划稍后将其捐献档案馆。

  珠海市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杨长征表示,以前关于日军在三灶侵略的资料都是以本地人的视角讲述,前不久公布的三灶日军特报则是日军以文件档案的形式记录,而此次公开的罗时雍回忆录是首次以三灶侵华日军的一员、大屠杀的执行者角度进行描写,关于大屠杀、慰安妇的细节非常丰富,与已发现的材料互相佐证,这也是珠海迄今首次发现日军翻译的回忆录。

01009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368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