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从“九一八”沈阳北大营的隆隆炮声,到卢沟桥畔全民族抗战的第一声枪响,全国军民精诚团结、浴血奋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也是世界人民正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世界人民应当庆幸,罗斯福的假设没有成为现实。否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不敢想象。
日本的侵略野心
20世纪留给人类最沉痛的记忆是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吞噬了近千万人的生命,德意志、奥匈、俄罗斯、奥斯曼等帝国灰飞烟灭,英法虽为战胜国,也在战后面临千疮百孔的国内形势。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英法美日等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建立起新的欧亚政治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善良的人们期盼着:一战是“结束战争的战争”,新的国际政治格局能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宁,人类将再不受世界大战之祸。然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矛盾重重,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真正满意,仇恨与复仇的种子已经深深埋下。正如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所说,“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
在欧洲,英法把一战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对之进行了严厉惩罚,引起德国社会上下强烈不满,为日后纳粹夺取政权埋下了伏笔;在亚洲,日本不满足于已取得的侵略权益,而是妄图一步步扩大势力范围,特别希望能独霸中国,进而称霸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日本的野心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挑战,严重威胁了美英在远东的利益。
侵略中国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首要目标。1927年6月至7月,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将满蒙与中国本土分离的“大陆政策”,会后提出“田中奏折”,鼓吹“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并扶植成立伪满洲国;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1933年5月,日本强迫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日军又发动“华北事变”,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1937年7月,日军发动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此后,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日本的侵略野心还包括所谓“北进”和“南进”两大战略。所谓“北进”,是指以中国为基地和跳板,北上侵略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所谓“南进”,是指以中国为通道,对东南亚地区进行侵略。可以说,“北进”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发展,“南进”则是“海洋政策”的延续,两种政策相互补充。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日本地主资产阶级的野心是很大的,为了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起见,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先打中国”,“日本打了中国之后,如果中国的抗战还没有给日本以致命的打击,日本还有足够力量的话,它一定还要打南洋或西伯利亚,甚或两处都打。欧洲战争一起来,它就会干这一手”。20世纪20年代,日本就曾策划“利用中国的富源”,“和赤俄发生冲突”,“ 与美国一战”,从而建立一个在日本统治之下的,囊括中国、东南亚、西南太平洋和苏联远东地区的大帝国。1936年3月,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下,广田弘毅组阁,军部法西斯势力几乎控制了整个日本政府。同年8月,广田内阁在《帝国外交方针》和《国策基准》中,正式把“北进”和“南进”作为基本国策予以推行。之后,日本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调整政策,由“积极北进”变为“消极北进”,“南进”遂成为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方向。1940年,日本正式和德意法西斯结为同盟,在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东方战场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按照“先中国,后世界”的战略意图,集中力量进攻中国,企图在较短时间内结束对华战争,实现“中间突破”,同时进行“北进”和“南进”的准备。
然而,日本法西斯统治者严重低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勇气和决心。从抗战一开始,侵华日军就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守军“不惜牺牲,奋勇冲锋”,甚至“和敌人实行白刃战,歼敌颇多”。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英勇奋战3个月,使日军伤亡达4万之众。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垒石为堡、浴血奋战,一举歼灭日军两万余人,号称日军精锐之师的矶谷师团大部和板垣师团一部被歼灭。平型关大战中,八路军歼灭日本板垣师团千余人,一扫当时弥漫的失败主义氛围,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万多人。据日本资料显示,卢沟桥事变之前,日本陆军有17个师团,战争爆发后,迅速增编7个师团,合计24 个师团。其中部署于国内2个师团,朝鲜1个师团,部署于中国东北5个师团,华北、华中16个师团。总计有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近90%。
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军在中国战场损兵折将44.7万,其中陆军战死38万人,这个伤亡相当于整个二战期间日军阵亡总数的39%。相比之下,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兵力只有31万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中国人民始终独立地抗击着日本法西斯,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侵略气焰,使其欲进无力、欲退不能。日本由此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试想,假若没有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百万日军可北进、可南下。世界人民要战胜法西斯,无疑会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
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虽然占领了广大地区,却无法彻底征服中国,也找不到收拾残局的其他途径,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无法抽身。可以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消灭日本侵略者方面是起了主要作用的,中国战场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是作了重大贡献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
首先,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北进”苏联。1938年7月,日军在中苏东部边境挑起“张鼓峰事件”,遭到苏军迎头痛击。日军的失败固然有苏军火力强大、准备充分的原因,但也和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有关。1938年,日本投到中国长城以南的兵力占其总兵力的70%。“张鼓峰事件”爆发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兵力只有6个师团。有资料显示,在张鼓峰作战的日军曾向大本营要求供给反坦克弹药,但被陆军省驳回,理由是当年当月的弹药生产额都已分配给武汉战役。日本关东军副总参谋长石原莞尔认为,“张鼓峰事件”中,苏联所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对华用兵故;设日本一旦与中国议和,则日本即可威胁苏联,领导远东......1939 年5月,日苏之间又发生”诺门坎事件”,日军再次失利,其根本原因还是日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前苏联历史学家认为,日军所遭受的有生力量和装备的损失,强烈地影响了日本的军事潜力,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深深地陷了下去,不得不延期实行其进一步的侵略计划。
其次,中国抗战延缓了日本“南进”步伐,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东南亚地区极为丰富的战略资源,如荷属东印度的石油、法属印度支那的锡、粮食,马来亚的锡、橡胶、铁矿等,对严重缺乏能源资源的日本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但日本野心虽大,却因身陷中国战场而难以抽身“南进”。正如当时的日军参谋次长所说:日本的国力因投入中国事变而余力不足。靠自己解决南方问题,实不可设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能否南进,“完全取决于中日战争的情势”。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绝大部分军事力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击了50%以上的日本陆军。因为中国的坚持抗战,迫使日本法西斯一再推迟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大大缓解了美英面临的军事压力。据统计,1940年,美国正规军只有26万人,加上国民警卫队总计45.8万人,坦克只有500 辆,距离对日作战的要求相差甚远。到1941 年,美军人数才增加到180万。这说明,中国抗战为美英提供了宝贵的战备时间。从日本方面来看,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因其陆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只能把11个师团调动到西太平洋协同海军作战(作战部队不足25 万人,连同后勤部队共有40 万人),而把13个师团留在中国东北,22个师团留在中国其他地区。到1943年11月,日本仍有56%的陆军、50%的空军留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陆军只占32.8%,空军只占44%。1945 年日本投降时,其在海外的军队人数为365万,在中国战场的达199 万,占总数的约55%。
一位美国作家说过:“过去永远不会死去,过去甚至不曾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远铭记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牺牲的民族英雄们,永远铭记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时刻保持对日本右翼右倾势力为战争罪责翻案等一系列倒行逆施的高度警惕,为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