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地引导绝不是复仇
南京师范大学李浩升老师去年主持一项名为“在宁高校千名大学生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的调查项目。在去年12月13日形成的调查报告向社会公布后,亦引起极大反响,调查的结果显示,南京大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程度并不高。在收回的973名在校大学生的有效问卷中,有过半数的大学生不能准确说出12月13日这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近四成的大学生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实际上这些学生多半拥有正确的历史观,但是对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显然认识不够。”
李浩升告诉记者,如果通过立法和制度的形式确定对南京大屠杀进行国家公祭,就可以整合各方面的宣传教育力量,能够形成合力。
他认为,官方进行的国家公祭活动起到的作用无疑是积极的:“即能够让人们避免忘掉战争给社会带来的苦痛,让人们不去忘掉那段悲惨的历史,国家公祭同时必然引导人们正视且正确看待南京大屠杀,因为其浓重的仪式、对战争的反思传递给民众的肯定是对和平的企盼,而绝不是复仇。”
纪念馆升格是我们的责任
“我就感到无比振奋,其实这早就应该做了!”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经盛鸿介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个世纪80年代才建成,日本广岛的纪念馆和波兰的奥斯威辛纪念馆都是国家级的,并且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中国人民所受的灾难比他们还要深重,但是对这段历史的重视却远远不及他们。
省社科院的孙宅巍教授认为,每个遭受法西斯暴行的国家都应该有一个代表性的纪念馆来警示世人。就南京大屠杀事件本身来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完全够资格升格为国家纪念馆。
国家公祭日获专家赞许
对于国家公祭,经盛鸿认为,如果这个提案通过,不仅会引起世界舆论的重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关注,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到纪念活动中来,对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牢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更有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张连红教授认为,如何引导民众理性地认识和对待这段历史,升格纪念馆和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个值得赞同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