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是对死难者的最高祭奠

2014年06月26日 21:01:12 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到:

今年12月13日的悼念30万遇难同胞仪式将首次升级到国家层面。扬子晚报记者 宋峤 摄    

    【据扬子晚报2014年2月27日电】昨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围绕全国人大常委会拟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草案,包括学者、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等在内的南京社会各界人士举行座谈会,支持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今年12月13日的悼念30万遇难同胞仪式将首次由地方层面,升级到国家层面,全体国人将共同祭奠包括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在内的所有惨遭侵华日军杀戮的死难同胞。由于“国家公祭日”是法定的,因此以后每年都要举行这样规格的祭奠仪式。

    倡议者说——

    上世纪90年代就有海外华侨呼吁设立“公祭日”

    国家拟设立“国家公祭日”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尊重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的坚定决心。

    ——第一个提出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赵龙委员

    在座谈会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表示,就重大惨案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际惯例,也是人民的意愿和对和平的深思、对生命的尊重。他介绍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上世纪90年代,林伯耀、林同春、陈宪中、邵子平等海外华侨,就提出应按国际惯例,建议对南京大屠杀遇难的30万同胞举行公祭。从1994年12月13日开始,在每年的这一天,江苏省暨南京市都要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仪式,至今已经坚持20年。每年都会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遇难者遗属代表参加活动,他们多次提出,国家应当重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活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省社科院、南大、南师大等长期从事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数次提出,应当将祭奠活动由江苏省暨南京市的地方性纪念,提高到国家层级上来,以表示对死难者生命的尊重和对历史的责任。

    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在2005年3月的第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首次就此提交了提案,建议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博物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建议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并由国家领导人参与公祭活动。到201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赵龙委员再次提出上述两项提案;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副主委邹建平等代表也提交议案,建议应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昨天,出席座谈会的赵龙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拟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的确让人振奋。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有力回应;从超越现实的意义看,这一法案彰显了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尊重生命、维护尊严的崇高理想,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凝聚人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更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必须受到谴责和清算。

    赵龙表示,国家拟设立“国家公祭日”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尊重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的坚定决心。

   1 2 3 下一页  

0100900800100000000000000111084711113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