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2014年2月26日电】从2005年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委员首次向全国政协提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到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再向全国人大提交建议,直至2014年全国人大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江苏代表委员的建议从希望变成现实,历经9年。
昨天下午,邹建平代表作为建议人,列席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小组讨论中,草案得到了所有人一致赞同。”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邹建平坦言,今年原来还想再就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向全国两会提交建议,没想到国家已经都安排了。
连线北京
昨天一天,邹建平手机被媒体打爆
从白天到晚上,昨天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邹建平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晚饭只吃了几口,其余时间都在接电话”。在与扬子晚报记者交谈时,他又一连接到2家媒体的电话。作为建议者,他希望公祭日的实现,能够让更多人懂得珍惜和平。
“小组讨论上,所有人一致赞同”
今年春节前,邹建平接到省人大办公厅电话,告知他被邀请作为建议者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邹建平的内心泛起波澜,没想到坚持多年的建议终于要成为现实。
昨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向会议作了说明。随后,进入小组讨论程序后,“所有人一致同意,没有人有任何疑虑。”对于现场如此一致的表态,邹建平并不感到意外,虽然自己没有发言,但他感受到的满堂的支持:“这是可想而知的,谁会不支持这样的决定?”
“公祭日并不是为了记住仇恨”
从1994年开始,每年12月13日,南京上空都会响起警报声。但是,仅仅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的地方性悼念仪式,在邹建平看来,其规模和影响毕竟有限。南京大屠杀不是南京一城一地的事,而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当年,提出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升级为国家公祭日,如今希望成为现实,邹建平也深受鼓舞。
“这对日本也是个声讨,也是个警醒。”昨天会后,邹建平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初衷,“我们搞这样的活动并不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仇恨,而是让大家能够珍惜和平,要让我们今后世世代代不要再有这种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能够有一个和平的未来”。
二战后多国推出国家哀悼日
“在2012年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设立公祭日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昨天邹建平被记者问到最多的问题。邹建平介绍,这一建议有当年的特定背景。当年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5周年。而纵观世界,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
“我们当年建议,就在2012年的12月13日进行首次国家公祭。”这也是当时提出建议的特定背景。昨日,邹建平对扬子晚报记者说,公祭日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后,肯定要成立相关的领导班子再对具体活动安排进行细化,“公祭日上升到国家层面,我有信心,国家一定会把这一纪念活动做好。”
“今年原本打算再提抗战纪念活动的建议”
下周,201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原先邹建平又准备了一条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建议,建议国家举办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与普京总统已经决定,2015年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
“没想到这回还没轮到我们提建议,国家已经先办到了。”邹建平感到很欣慰。